查看原文
其他

阎逸乐评专著《群像与回声》《钟摆或聆听旁白》出版

百科诗派 百科诗派 2020-09-09



“新耳朵音乐丛书”总序


大约自新世纪开始,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的古典音乐唱片市场和演艺市场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中国的音乐家与爱乐者对此应感到无比欣喜——不仅在“北上广深”,而且在省会大城市乃至二、三线城镇,各类音乐厅、歌剧院等演出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有的硬件设施的档次已向世界级水平看齐甚至达到超一流水准;与之相匹配,国际上的各类著名演出团体和名家也开始纷纷到中国舞台上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番热闹景象……以至于国外的媒体都纷纷发出惊呼和感叹——“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

正是在这种态势中,中国的古典音乐评论和音乐文字写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古典音乐由于其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与高质量的精神内涵,实际上需要甚至呼唤语言文字的助阵与加油。尽管坊间不时听到“音乐开始于语言停止之处”的诗意言论,但我们其实无法设想,如何可以脱离语言文字来进行周密、稳妥而又具有品质的音乐思想与音乐信息沟通与交流。我个人甚至以为,语言文字不仅能够为音乐交流助阵和加油,而且在最好的时候甚至可能为音乐的意义发现和意涵开掘拓展出意想不到的维度。仅以笔者个人的切身体验而论,通过保罗·亨利·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参见由我组织翻译的中译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的华美文字表述,通过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音乐》(参见我的中译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的精彩分析评论,我确乎领会和发现了仅仅靠聆听音乐本身不能得到的给养与补充。而我在进行自己的音乐文字写作时,也常常会有不期而遇的灵感火花和洞见闪现,于是我就愈加相信,语言文字对音乐的捕捉很可能不仅是寄生性的,而是更有创造性隐藏其间……

通过语言文字摆弄音乐,爱乐者与音乐家就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欣喜地发现,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古典音乐欣赏与点评文字中,不仅有音乐院校的专业学者和学子,也有相当数量的业余爱乐者。曾有人似乎想在这两类不同学业背景的人士之间人为制造藩篱和隔阂,甚至刻意夸大“专业学院派”和“业余爱乐者”之间的不同与偏好,我对此颇不以为然——我的愿景恰恰是这两方之间的高度融合与贯通。我个人从事音乐文字写作,心目中的理想读者即是有音乐兴趣的文化人,或者说是有文化视野的音乐家。我在自己的一套爱乐散论文集(《杨燕迪音乐文丛》三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增订版)的序言中坦言,“就我所在的音乐学领域而言,‘专业’和‘业余’的统合,或者说,具有专业深度的‘业余’和具备‘业余’兴味的‘专业’,那是我理想中的‘愿景’”

摆在面前的这套“新耳朵”音乐丛书 即是“专业”和“业余”统合的良好征兆。这批书目的作者中,既有音乐院校的专业教师和行内人,也有因爱好古典音乐而舞文弄墨的爱乐者和媒体人。他们富有朝气和好奇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网络时代如鱼得水,总能给读者提供新鲜和有益的讯息和资讯。我们应向这些年轻的音乐文字作者表示祝贺和敬意!这些文字或是现场乐评,或是唱片品鉴,或是人物评介,或是乐曲赏析,它们也许性格不一,风格迥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发源——那就是对古典音乐的真诚挚爱。也正是这种挚爱,最终打消了专业与业余的区隔,也消融了学院与社会的分离。毕竟,我们是因为挚爱音乐而获得愉悦,也由于音乐而更加热爱世界和生命。

是为序。


杨燕迪

2018年4月19日于上海音乐学院


《钟摆或聆听旁白》简介:

我们用音乐和时间交换过无数个永恒。钟摆晃动,时间愈久远,音乐愈深邃。尼采曾经说过:音乐是傍晚的艺术,因为那时的听觉最敏锐。而对于爱乐者而言,聆听无所不在,没有早晨与黄昏之分。作者在这本书里所描绘的巴赫、莫札特、贝多芬和萧邦,不仅是聆听意义上的如是我闻,更是一种加斯东.巴什拉式的“梦想的诗学”,字裡行间流淌著各种各样的充满想像的诗意光辉。从这一点上看,音乐与文学的相互补充,亦正是这本书的主要特征,比如约翰.凯奇,比如阿赫玛托娃,无时无刻不分身而活,但又合二为一,就像诗是音乐的注解,音乐又反过来为诗吟诵。在古典、爵士和民谣之间,最古老的静观一直都在那里感受着自己。


《群像与回声》简介:

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说:“读一本书,应该像聆听一张唱片。”在这个意义上,读与听是一种双重感官的相互转换,就像书籍和唱片,用文字和声音都将打开一个辽阔的空间,一颗充满诗意的心灵。而一本与与音乐有关的书可能是许多张唱片的变形(回声),可能是一个人的大提琴回忆录(斯塔克、罗斯特洛波维奇),钢琴地理(古尔达、奇科里尼),或歌喉里的夜莺和云雀(阿尔巴尼斯、露西亚.波普、费舍尔-迪斯考);也可能是一群人的聚会,三三两两,抽著雪茄,喝著红酒,聊一聊天气和演出,偶尔抬头望一望,看见音乐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对于一部呼吸著甯静和往事的爱乐读物,这样的想像是可能的。本书作者有著多年的诗歌训练,所以,请原谅他带来那些美丽的错误(冥思、抒情与自问自答),但不要忽略音乐本身的情感和力量。

(以上全部图片均来源于出版社公号)


延伸阅读:

阎逸 ▍绿魔(《蜘蛛侠》) ▍“银幕大反派”【总第七期】

阎逸《敦刻尔克》

阎逸《汉娜•阿伦特或我独自一人》

热烈欢迎阎逸加入百科诗派!

阎逸 ▍白矮星或钱德拉塞卡的秘密笔记摘抄 ▍中外诗人同写“天文学”【总第六期】




点击购买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